欢迎访问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
站内搜索:
首页 | 职业健康检查 | 医院概况 | 就医指南 | 新闻公告 | 科室导航 | 寻医问药 | 专家团队 | 健康讲堂 | 党群工作 | 医护管理 | 人才招聘
健康讲堂
科普文章
生活常识
常用表格下载
科普文章  

【中医药文化】因“避讳”而被改名的中药

时间:2022/5/8  点击数:234


“避讳”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,在古代,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。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字来代替要避的字。就连一些中药也有如此“遭遇”,下面这些中药就是为了“避讳”而改名的。

山药山药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“改名换姓”。山药入药始见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名为“薯蓣”。到了唐代,为了避讳唐太宗(李豫)之讳(“蓣”与“豫”同音),改名为“薯药”。到了宋代,又为了避宋英宗(赵曙)之讳(“薯”与“曙”同音)而改名为“山药”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
玄参玄参入药始见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玄者,黑也,故有“黑玄参”之名。到了清代,因避讳康熙皇帝之名“玄烨”,改“玄”为“元”。但后来这两个名字都用,以“玄参”更常用。

玄明粉玄明粉是芒硝风化所得,又被称为“风化硝”。同样为避康熙皇帝之讳,改“玄”为“元”,故又得名“元明粉”。现两个名字都可用。

延胡索延胡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数次“改名换姓”。早在南北朝时期名为“玄胡”,唐代始有“玄胡索”之名(见陈藏器《本草拾遗》)。元代王好古曰:“本名玄胡索,避宋真宗讳,改玄为延也。”因而得名“延胡索”。明代《药品化义》中又改称其为“元胡索”,现行中医教材仍采用“延胡索”之名。常简称之为“元胡”。


  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
医院地址: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义兴路1号 邮编:257200
联系电话:0546-7719100 E-mail:hkqzyy@126.com
制作:星创网络